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审判业务 > 司法数据

关于近三年故意伤害案件司法统计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06月01日

  无棣县法院

  关于近三年故意伤害案件司法统计分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法治保障的有序的、民主的、公平公正的、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故意伤害案件作为恶性的暴力犯罪案件对社会秩序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为减少、预防故意伤害案件发生,无棣县法院对2011年至2013年近三年以来所审结的故意伤害案件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故意伤害案件起因、特点进行重点剖析,并提出了妥善处理故意伤害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案结事了。

  一、故意伤害案件的基本特点。

  2011年至2013年,该院共受理故意伤害罪案件96件,审结89件。故意伤害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1、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受理故意伤害罪案件20件,2012年受理31件,2013年受理45件。故意伤害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应当引起基层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故意伤害罪案件中被害人大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审结的89件故意伤害罪案件中,有78件有附带民事诉讼。很少能有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就民事赔偿达成一致的。

  3、相当一部分故意伤害案件系民事纠纷引起。该类案件多由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借贷纠纷等民事纠纷解决不完善而引起。因为民事纠纷处理不好导致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进而引发刑事案件发生。

  4、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矛盾尖锐,办案难度大。这些案件中,被告人、被害人双方矛盾尖锐,难以调解,一旦当事人情绪激化,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从被告人情况来看,多为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我院受理的故意伤害罪案件中被告人90%为农村居民。被告人基本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3%,小学文化20%,文盲为17%。

  二、故意伤害案件起因。

  1、法制观念淡薄并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一些人法制观念不强,遇事容易冲动,遇到争执,喜欢用“拳头”去解决问题,争勇斗狠,缺乏理性,不计后果。

  2、邻里矛盾处理不当导致矛盾激化。邻里之间为日常生活小事不能互谅互让,容易产生相邻权纠纷,例如宅基地、通道、采光纠纷等,因纠纷双方都不愿意作出让步,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进而演变为故意伤害。

  3、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不及时导致纠纷“民转刑”。一些基层组织对基层发生的矛盾纠纷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不愿管、不敢管,处理不及时、不严谨、不彻底,甚至故意拖延,致使矛盾越积越深,愈演愈烈,从而导致纠纷“民转刑”。

  三、有效预防和减少该类案件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要不断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普法教育的力度,扎实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要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在案发地公开开庭,公开宣判,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提升普法教育宣传效果,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守法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强化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不断增强其对矛盾纠纷的排查、预防和化解能力。要不断加大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培训力度,使基层调解组织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有效进行调处,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使矛盾纠纷在升级前得到及时化解,降低“民转刑”案件发生的机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运用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关注弱势群体,多关注农民,并采取有效措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强化基层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帮助化解家庭、邻里等纠纷,以公安机关为依托,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加强对社会无业人员和流动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管理,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社会矫正制度,完善帮教措施,防止和减少重新犯罪,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4、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质,规范影视、报刊、网吧等文化经营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严禁渲染情色暴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关于处理因故意伤害案件引发的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几点建议。

  1、加强民事调解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调解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化解合力。附带民事纠纷调解的达成对于矛盾化解、纠纷处理、判决的合理公正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基层组织、当事人所在村、单位的通力合作,作为调解工作的一大助力,抓准调解平衡点,做好调解工作。

  2、做好判前、判后释疑工作。由于法律的修改、刑事与民事法律的不同,关于民事赔偿的范围有所区别。或者当事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诉讼中举证、质证等程序认识不够,导致要求的赔偿未能提供证据或提供证据不足,导致其主张得不到支持。这些都需要做好释疑工作,让当事人明白为何不支持、何为合理判决。

关闭

版权所有:无棣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院前街6号 电话0543-6360333 邮编:251900